您现在的位置: 火炭母 > 火炭母生理特性 > 正文 > 正文

煲了40年这碗凉茶街知巷闻,今日大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1 19:30:54

今日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太阳位于黄经°

大暑是最热热热热热热的气节

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

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而喝凉茶

就是中山人消暑的第一选择

说到“喝凉茶”

很多石岐人第一反应

都会说“去仁山喝凉茶吧”

那“仁山”究竟是什么地方?

原来“仁山”是现在的

“孙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对面有一家老字号

“仁山凉茶铺”

(视频来源:中山故事)

更多精彩请留意

本周日晚7点40分中山电视公共频道

播出的《中山故事》

老石岐们每每想消暑祛湿

又或者是感到身体有些不适

都必定会穿过孙文中路

来到“仁山凉茶铺”

点上一杯凉茶

咕噜咕噜一饮而尽

从年经营至今

长期以来只卖三味凉茶

相信在石岐街已经是无人不晓了

尖尾芋凉茶

可谓是“仁山凉茶铺”招牌中的招牌

严格遵照传统的做法

这里售卖的尖尾芋凉茶

配方多达10种药材:

木棉花、五花藤、大青叶

火炭母(又称斑鸠饭)、罗汉果花、

水松毛、夏枯草、鹅肠菜、

尖尾芋、狗肝菜

按照传统

煲凉茶要一直烧柴

煮沸以后

可以慢火去熬出凉茶味

如果烧煤或用煤气

一下子烧开了

凉茶味道就没了

一杯凉茶

不仅仅是40年不变的味道

更是对传统手艺不变的传承

仁山凉茶铺昌叔

“我母亲是新兴人,对山草药比较懂,当时兄弟几人都没有正式工作,那就尝试煲凉茶来卖吧。”昌叔说道凉茶铺的起源。

昌叔负责煲凉茶

昌嫂负责卖凉茶

仁山凉茶铺昌嫂

“刚开始在这里卖凉茶,那时招待所要求我们晚上八点钟关门,早上两点钟煲凉茶。住客们睡得正酣,我们已经在忙活了。”昌嫂回忆刚刚开店的时候。

79岁的昌叔为何还能坚持不懈地卖凉茶?昌叔表示:“这属于我母亲传统的凉茶,自己当子女的一直在用这个招牌,再怎么辛苦,只要暂时有个铺位,都要坚持下去,做一天是一天,到哪一天没了,就散伙!”

正因这份传承的力量

昌叔的煲凉茶技艺已有40多年的沉淀

源于这份沉淀

昌叔对这10多味药材

已经是烂熟于心了

不仅记忆精湛

40多年来

这里卖的凉茶

都是昌叔凌晨四点起来准备的

即使夏天高温

厨房还是烟火不断

79岁的昌叔还是坚持传统

用柴火来煲凉茶

亲自劈柴、亲自烧火

嗨翻君被昌叔的匠人精神深深感染

要给昌叔个赞

广东地区潮湿温热

凉茶简直就是广东人的活命水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多瘴气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多为不治之症

公元年

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

以药性寒凉、解暑消毒的中草药

配成各种各样的凉茶熬水来喝

并开设销售凉茶药店、摊档、作坊

随着社会需要和不断发展

形成了具有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凉茶

不仅仅是昌叔的凉茶铺

我们中山还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茶

没错了

就是大家从小喝到大的沙溪凉茶

沙溪凉茶是少数拥有“国药准字”批号的几家企业之一,也是商务部公示的首批“中华老字号”,更被列入广东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凉茶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黄汇

沙溪塔园村人黄汇

是沙溪凉茶的创始人

他总结和整理出

一条专医四时感冒、劳倦伤寒的验方

自行采药和加工

并用纸袋包装起来出售

时人称之为黄汇凉茶

后来人称为沙溪凉茶

20世纪60年代,因公私合营,黄汇的药铺归并到供销社,并于年成立沙溪凉茶厂,时有员工15名,生产手工制作的沙溪凉茶,年产量约20万包,是本境内首家中成药加工厂。

沙溪凉茶铺(中山市档案馆藏)

年,沙溪凉茶厂更名为沙溪制药厂。年,沙溪凉茶首次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年,沙溪制药厂更名为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年9月,该凉茶在美国申请商标注册。

中山市沙溪制药厂厂房(中山市档案馆藏)

沙溪凉茶(中山市档案馆藏)

中山市潮湿温热

喝凉茶可以清热祛湿

预防季节性感冒等等

虽然现在喝凉茶的方式越来多变

包装也越来越新潮

但是凝聚了民间智慧衍生出的凉茶铺

凝聚了几代人创立的凉茶品牌

都饱含了我们中山人的“匠人精神”

希望凉茶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延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otanmua.com/sltx/4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火炭母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