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曲靖佳讯↑免费订阅本刊
7月6日晚,传来图片并说:“你们感紧发一下,这个蘑菇千万不能吃,我们村前两天就有人去山上搞来吃,一家子4人中毒,现在已经死了两个了,惨得很,大家千万要小心。”
经小编核实,7月2日,罗平县某乡确实有一家人吃菌子中毒,1人死亡、2人生命垂危,另一人正准备送昆明抢救。
鳞柄白毒鹅膏菌(剧毒)
民警提醒:近期降水充沛,正是野生菌生长旺季,食野生菌请小心,以免中毒。
题外话:小久久认识上面2种菌,我们农村叫作“满天星”,还有一种“火炭菌”、“乌青头”剧毒蘑菇,在山上比较常见,在乡下经常有听说村名捡回来吃中毒……
年6月24日,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的家庭聚餐式野生杂菌中毒事件,就餐的15人均中毒,其中2人死亡,3人重症。没想到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在罗平也发生了。近日,罗平老厂乡虎山村委会公鸡山村发生一起吃杂菌中毒事件——一家三代四口人吃杂菌中毒。大白从当地村民了解到,截止发稿前,已有两人死亡,其余两人:一人在昆明抢救,另外一名女性吃的较少,医院治疗中。
近期是捡野生菌的季节,有许多朋友喜欢周末相约去山上捡野生菌;大白再次提醒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野生菌的食用安全,以防悲剧发生。另外,给大家送上一些专家的提醒,大家务必仔细阅读下!
专家提醒:辨认菌子是否有毒民间说法不可靠
云南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主任万蓉提醒广大市民,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发生中毒,不要吃不认识的,不要吃杂菌,吃菌子时一定要炒熟煮透,同时建议吃菌子时不要喝酒。另外,如果在吃菌子后出现不适,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催吐,医院诊治。
民间流传的一些鉴别毒菌与食用菌的方法,如“有臭味、怪味的菌子有毒”,“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或菌托的菌子有毒”、“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能使大蒜、银器、象牙筷变色的菌子有毒”、“生蛆、虫食的菌子无毒”等这些说法,经过调查和实验证明都是不可靠的。
万蓉特别提醒市民,对形态相似或相近的毒菌或食用菌,一定要仔细对比辨认;对不认识的菌子,或难以辨识、把握性不大的菌子,都不要贸然尝试;对过于幼小的菌子,过于老熟或已霉烂的菌子最好不采不食。因为过于幼小的菌子,难于准确辨认,过于老熟或霉烂的菌子会有其他真菌生长,产生有毒的真菌毒素,从而引起真菌毒素中毒。
1.鳞柄白毒鹅膏菌为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大便水样或带血。2.小豹斑毒伞表现为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3.粉红鹅膏菌该菌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毒素,目前尚无有效的解毒办法,死亡率极高。4.锥鳞白鹅膏菌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5.小白菌其含有的毒肽或其它有毒成分在受到某个因素激发后,迅速从血液中的某个成分中释放出来,引起红细胞快速破裂,造成全身性溶血而致猝死。
野生菌中毒种类和诱因
1、胃肠炎型
主要菌类: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网孢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窝柄乳菇、赤褶菌等
临床症状: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潜伏期为10分钟至6小时,发病快。在我省野生菌中毒病人中此类型最多见。
2、神经精神型
主要菌类:褐色牛肝菌、毒蝇伞、豹斑毒伞等
临床症状:除有胃肠炎表现外,主要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为主的一些症状。如:小人国幻觉,昆明及滇中发生较多。
3、溶血型
主要菌类:主要是鹿花菌,在云南分布也不广。
临床症状:初期是胃肠炎症状,继而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血尿、寒颤、高热、昏迷或抽搐等症状。此类型在云南野生菌中毒病人中极少见。
4、中毒性肝炎型(肝损害型)
主要菌类:主要是由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4种菌子引起
临床症状:此类误食中毒后死亡率高达90%。此类型菌子中毒病例占云南省菌子中毒病例不到20%,但是却占菌子中毒全部死亡病例的90%以上。这些菌子几乎全省都有分布。这些菌子含毒稳定,又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的烹调加工毒素是不会被破坏的。
5、日光性皮炎型
主要菌类:引起此类中毒症状的一般为污胶鼓菌,很像细木耳,容易混在木耳中。
临床症状:误食24小时后,首先感到面部肌肉麻木,嘴唇肿胀,相继双手指及足趾都开始疼痛,似针刺难忍,一天后所有能被日光照射的部位都出现红肿,呈明显的皮炎症状。一般都无胃肠道症状。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中毒后怎么办?
1、催吐
可采用一次喝下大量盐开水,然后用手指或筷子伸进口中刺激咽部,以引起呕吐。也可用催吐药物引起呕吐。
2、洗胃
发病8小时以内,无频繁恶心呕吐者都应洗胃。
3、导泻
误食8小时以后才发病,经催吐、洗胃后,病人体质较好者,可考虑导泻。
4、灌肠
中毒者体质较差或未发生腹泻者可用温盐水灌肠,用肥皂水也可。
解毒
已吸收的毒素需要用适量对症的解毒药来吸附、中和及破坏毒素。菌中毒后经常出现综合症状,病情复杂。但只要一出现不适感觉,就不能麻痹大意,应及早抢救治疗,大多数病人是可能转危为安,恢复健康的。
野生菌如何烹调?
1采摘或选购野生菌时,挑选自己认识的、以前曾经吃过的、有把握的。
2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有些菌子里的毒素,可由于加热分解被破坏或毒性减低,加工烹调时,最好在沸水中煮上3~5分钟,捞出再用清水漂洗后炒食,可以减少或避免中毒事故发生。
3进食菌子时或食用前、后最好不饮酒,有些菌子的毒素与乙醇会引起化学反应,促进或加速毒素吸收加重中毒。
4有的菌子有微量毒素,最好每次只吃一个品种,进食量要控制,不要连续几天都食用。
综合来源:掌上罗平、罗平警方、加油曲靖
推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otanmua.com/xgls/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