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是国家的根基,更是祖国的未来。近日,甘肃省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无疑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开了扩大开放的大门。
“营养餐”配送、3D打印、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的参与,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活动场所的开放,高雅艺术、民间艺人、优秀典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才进校园,“探索森林野趣,爱护绿色家园”、啦啦操等活动走出校园……课后服务的探索和实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是一种教育的创新模式。
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使孩子幸福感满满,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本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这个《实施意见》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资金支持落实到位,师资队伍传统理念转型,校内外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学校管理、完善制度同步推进,减轻学生“书包”,学生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意味着,学校的担子将会越来越重。不过,课后服务重在“服务”,课堂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切不可顾此失彼,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来源:酒泉日报社
总监制:王新成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